黑料在线网站|白丝美女在线观看|91在线精品播放|免费网站在线看

EN
大眾健康
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鼻部疾病

作者:管理員 來源:管理員 發布時間:2007/12/19 14:42:21

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

== 鼻部疾病 ==

鼻息肉

慢性鼻竇炎

鼻出血 

過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多見于成年人,是由鼻部粘膜長期水腫所致,以變態反應和慢性炎癥為主要原因。臨床表現可為進行性鼻塞、鼻涕增多、嗅覺障礙及頭痛等癥狀。可單發或多發,單側或雙側,多數為多發性及雙側性。息肉生長過大時,外鼻可發生畸形,鼻梁變寬而膨大形成蛙鼻

就診指南:

1、如有上述癥狀可到耳鼻咽喉科就診。

2、一般門診檢查即可確診。右圖中間蒼白色的組織即為鼻息肉,(點擊可以放大)診斷后一般應做CT掃描,了解病變范圍。

3、治療主要為手術切除,并給予病因治療。對初期的病變也可以酌情考慮口服激素治療。

4、手術的最主要問題是復發。

520世紀90年代以來,鼻內窺鏡技術的引用為鼻息肉的治療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空間,使術后復發率大大降低。

6、必須強調手術后的隨訪及用藥,這對預防復發有積極的意義。

 

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一般即指慢性化膿性鼻竇炎,是鼻竇粘膜慢性化膿性炎癥,其中以慢性上頜竇炎最多,常與慢性篩竇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膿性鼻竇炎未得到及時合理地治療遷延而致。感染、變應性鼻炎也是其主要原因。近年來,鼻道復合體的病變引起鼻竇引流障礙被引起廣泛重視,并因此開展了功能性鼻內窺鏡下的鼻竇炎手術。

就診指南:

1、主要癥狀為:膿涕、鼻塞、頭痛(常表現為鈍痛或頭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間輕)、痰多、異物感或咽干痛等,有時可有耳鳴、耳聾,病程超過6-8周,如果病程較短,可能為急性或者亞急性鼻竇炎。

2、一般的治療包括呋麻液滴鼻、抗菌素及上頜竇穿刺沖洗術等.

3、如果一般治療效果欠佳。應進行詳細的鼻內窺鏡下鼻腔檢查或者鼻竇CT檢查,主要了解有無影響鼻竇引流的病變。左側的CT攝片示雙側上頜竇的炎癥,并有液平。

4、手術治療,包括去除病因的手術,(如高位鼻中隔偏曲行鼻中隔矯正術;對肥大或息肉樣變的中鼻甲,可行中鼻甲部分切除術,若有鼻息肉則行鼻息肉摘除術)、上頜竇根治術。

5、目前較流行的手術方法為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此方法手術損傷小,符合正常生理解剖,效果較好。如有可能盡量行此手術。

鼻出血

鼻出血又稱鼻衄,多因鼻腔局部病變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出血部位大多數和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區,兒童鼻出血幾乎全部發生在鼻腔前部;青年人雖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見,但也有少數嚴重的出血發生在鼻腔后部。中老年人的鼻出血,常與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有關,出血部位見于鼻腔后部。其常見的原因包括局部粘膜糜爛、鼻中隔偏曲、鼻咽癌及高血壓、動脈硬化癥、腎炎、血液系統疾病等。

就診指南:

1、鼻出血時不要驚慌,可用手指壓緊出血側和鼻翼,必要時可用干凈衛生紙放入鼻腔內再行按壓,出血不止要立刻送醫院處理。

2、關健要發現出血點,可以在普通鼻鏡檢查,或經鼻內窺鏡仔細檢查,以發現隱藏的出血部位,少量反復的出血必須排除鼻咽癌及其它惡性腫瘤。

3、少量的出血可以局部應用麻黃素液滴鼻液。或者應用金霉素眼膏治療粘膜糜爛。

4、出血較多時可以應用微波或者激光燒灼。

5、以上方法無效時可采用鼻腔堵塞,常用凡士林紗條經前鼻孔填塞,后部出血時有時要用后鼻孔填塞法,這時候病人多須住院觀察,以防止并發癥。

6、對鼻中隔前下方反復出血,可考慮鼻中隔粘膜下剝離術或劃痕術,出血猛烈時,有時須做動脈結扎手術。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變應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種并發癥。另有一型由非特異性的刺激所誘發、無特異性變應原參加、不是免疫反應過程,但臨床表現與上述兩型變應性鼻炎相似,稱血管運動性鼻炎或稱神經反射性鼻炎,刺激可來自體外(物理、化學方面),或來自體內(內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變應性鼻炎,但因在機體內不存在抗原-抗體反應,所以脫敏療法、激素或免疫療法均無效。

病因:變應性鼻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男女均有,易見于年輕人,典型癥狀為鼻癢、陣發性噴嚏連續發作、大量水樣鼻涕和鼻塞。

就診指南:

1、了解過敏性鼻炎的發病原因,盡可能避免接觸。

(一)吸入性變應原:如室內、外塵埃、塵螨、真菌、動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發作;植物花粉引起者多為季節性發作。

(二)食物性變應原:如魚蝦、雞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特別是某些藥品,如磺胺類藥物、奎寧、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三)接觸物如化妝品、汽油、油漆、酒精等。

2、必要時可做鼻腔分泌物涂片檢查、變應性激發試驗等。

3、脫敏療法。

4、藥物療法:包括1.抗組織胺藥物:這類藥物包括克敏等,但息斯敏對心臟有毒性,慎用。2.色甘酸鈉3.酮替芬,4.類固醇激素多局部應用,效果較好者如伯克鈉,雷諾考特等。

5、局部治療可用微波、激光降低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部分有效。

6、手術療法:翼管神經切斷術或巖大淺神經切斷術,以降低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最新治療包括等離子治療。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層的慢性炎癥。表現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腫脹,稱慢性單純性鼻炎,若發展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稱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病因包括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而演變成慢性鼻炎、鄰近的慢性炎癥如鼻竇炎、扁桃體炎等長期刺激或畸形、鼻腔用藥不當引起藥物性鼻炎(常見于久用滴鼻凈之后)等,另外全身病因如長期慢性疾病,維生素AC缺乏,煙酒過度及長期服用利血平等降壓藥物及環境污染等均可引起本病。主要表現為鼻塞、鼻涕多等癥狀,肥厚性鼻炎可表現為持續性鼻塞,單純性鼻炎為間歇性鼻塞。

就診指南:

1、要注意針對自己的發病原因進行自我治療保健。

2、解決鼻塞問題,可用1%麻黃素或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氯霉素麻黃素液滴鼻,每日3次。

3、可用0.25~0.5%普魯卡因作鼻丘封閉或下鼻甲粘膜下封閉,每次1~1.5ml,隔日1次,或每周2次,5次為一療程。

4、鼻塞重時可選用采用激光,微波或者射頻凝固治療。

5、手術療法,主要對骨性肥大性鼻炎,可做下鼻甲部分切除術。

6、鼻腔內滴藥方法:患者躺在床上。頭放在床沿向下垂,與身體呈90度角,滴入鼻內,每側可2-3滴等,待3分鐘左右后起身,這樣可以防止鼻腔內藥水進入咽部。老年人不建議采用該方法。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離中線向一側或兩則彎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礙或產生癥狀者,但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無功能障礙,可不要處理。常見的病因包括:外傷,發育異常,鼻腔內腫瘤異物壓迫等。主要癥狀為:交替性或持續性鼻塞,頭痛,鼻出血及流膿涕等。

就診指南:

1、有上述癥狀影響日常生活且發現鼻中隔偏曲者應考慮住院手術治療。

2、須與鼻中隔粘膜肥厚及慢性鼻炎相鑒別。

3、手術包括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或者鼻中隔成形

== 咽喉疾病 == 

急性扁桃體炎

慢性扁桃體炎

急性咽喉炎

慢性咽炎

慢性喉炎

咽異感癥

聲帶息肉

聲帶小結

急性扁桃體炎

 急性扁桃體炎是腭扁桃體的一種非特異性急性炎癥,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咽粘膜及咽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癥。中醫稱為乳蛾喉蛾蓮房蛾。常發生于兒童及青少年。主要致病菌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當機體抵抗力因寒冷,潮濕,過度勞累,體質虛弱,煙酒過度,有害氣體刺激等因素驟然降低時,細菌繁殖加強所致。有時則為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癥狀,如麻疹及猩紅熱等。急性扁桃體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體基礎上反復急性發作。臨床表現可為惡寒、高熱、可達3940°C,尤其是幼兒可因高熱而抽搐、嘔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困等。局部咽痛明顯,吞咽時尤甚,劇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兒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鬧不安。兒童若因扁桃體肥大影響呼吸時可妨礙其睡眠,夜間常驚醒不安。

就診指南:

1、注意休息,多飲水,通大便,進流食或軟食。

2、咽痛明顯時要注意盡早輸液治療。以免感染擴散。

3、反復發作時或伴有相應癥狀時可以在急性發作時進行心電圖及小便或抗O的檢查,以排除并發腎炎,心肌炎,關節炎等的可能。

4、反復發作或伴有扁桃體周圍膿腫、周圍炎的病人要最好在炎癥消退后手術治療。

5、要注意與會厭炎相區別,不要因為咽喉疼痛就認為是急性扁桃體炎,會厭炎是可以引起短時間呼吸困難而引起死亡的疾病,決不能輕視。因此如有呼吸不好,應即可到醫院就診

慢性扁桃體炎

慢性扁桃體炎是扁桃體的慢性炎癥,多由急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或因隱窩引流不暢,而致扁桃體隱窩及其實質發生慢性炎癥病變。也可發生于某些急性傳染病之后。主要癥狀是反復發作急性扁桃體炎。也有部分患者無明顯急性發作史。表現為經常咽部不適,異物感,發干,癢,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癥狀。兒童過度肥大的扁桃體可引起呼吸、吞咽、語言障礙。若伴有腺樣體肥大可引起鼻塞、鼾聲及分泌性中耳炎癥狀。由于經常咽下分泌物及隱窩中的細菌毒素,可致消化不良,頭痛,乏力、低熱等癥狀。

就診指南:

1、慢性扁桃體炎可以成為全身的一個病灶存在,扁桃體隱窩內細菌和毒素可形成病灶感染,發生變態反應,產生各種并發癥,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心臟病、急性腎炎等。

2、兒童扁桃體及增殖體肥大可能引起慢性上呼吸道梗阻,影響兒童發育,以及面容改變等。

3、扁桃體切除術為有效療法,其他如隱窩沖洗、電略、免疫療法等療效尚不確定,只對手術禁忌者可采用。

4、如出現以下情況可以做手術治療。(1)慢性扁桃體炎反復急性發作。(2)有扁桃體周圍膿腫病史者。(3)扁桃體過度肥大,妨礙吞咽、呼吸,導致營養障礙者。(4)風濕熱、腎炎、關節炎、風心病等患者,懷疑扁桃體為病灶者。(5)因扁桃體,增殖體肥大,影響咽鼓管功能,造成慢性滲出性中耳炎,經保守治療無效者。(6)白喉帶菌者,經保守治療無效者。(7)不明原因的長期低熱,而扁桃體又有慢性炎癥存在時。(8)各種扁桃體良性腫瘤,對惡性腫瘤則應慎重選擇病例。

5、手術禁忌癥
1)急性扁桃體炎發作時,一般不施行手術,需炎癥消退后3-4周方可手術。
2)血液病,高血壓,代償機能不全的心臟病,活動性肺結核等均不宜手術。
3)風濕熱及腎炎等全身癥狀未控制時不宜手術。
4)在脊髓灰白質炎及流感,婦女月經期及月經期暫時不宜手術。
5)病人家屬中免疫球蛋白缺乏或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病率高者。白細胞計數低于3000以下者。

6、手術有剝離法與擠切法二種。后者用于小兒。

急性咽喉炎

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癥,常繼發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體之后或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亦常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或為急性傳染病之前驅癥狀。主要病因為受涼,過度疲勞,煙酒過度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虛而入而引發本病。營養不良,患慢性心、腎、關節疾病,生活及工作環境不佳,經常接觸高溫、粉塵、有害刺激氣體等亦可引起本病。臨床表現起病急、初起時咽部干燥、灼熱、繼之疼痛,吞咽時加重,并可放射至耳部。有時全身不適、關節酸困、頭痛、食欲不振,并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體溫可升高至38°C。急性咽炎可以與急性喉炎一起發作,也可以單獨發作。

就診指南:

1、通暢大便,多飲水。

2、發熱者應用抗生素、磺胺類藥和抗病毒藥

3、局部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或復方硼砂液漱口,含片含化,或抗生素加激素霧化吸入。

4、中醫中藥治療。

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是喉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癥,常繼發于急性鼻炎、鼻竇炎、急性咽炎,為整個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也可單獨發生。有時大聲喊叫、過度用嗓、劇烈咳嗽,也可引起急性喉炎。若發生于兒童,病情較為嚴重,其常見病因同急性咽炎,一般全身癥狀不明顯,輕者僅有聲嘶,聲音粗澀、低沉、沙啞,以后可逐漸加重,甚至可完全失音,喉部疼痛和全身不適,個別患者可有發燒、畏寒等癥狀。其他癥狀為咳嗽、多痰、咽喉部干燥、刺癢、異物感。喉部腫脹嚴重者,也可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但成人極少發生。急性喉炎可以與急性咽炎一起發作,也可以單獨發作。

就診指南:

1、應適當休息。

2、病人應禁煙酒,不吃有刺激性食物,少講話,以利炎癥消退。

3、局部治療可用超短波理療及霧化吸入。

4、可使用激素,已使聲帶盡可能消腫,對以用聲為職業的人來說尤其重要。

5、小兒急性喉炎可引起呼吸困難,要特別注意。不能掉以輕心。一般建議住院觀察。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粘膜的慢性炎癥,常為呼吸道慢性炎癥的一部分。多為急性咽炎反復發作或延誤治療轉為慢性或者各種鼻病后因鼻阻塞而長期張口呼吸及鼻腔分泌物下流,致長期刺激咽部,或慢性扁桃體炎,齲病等影響所致,也可以因為各種物理化學因素刺激:如粉塵、頸部放療、長期接觸化學氣體、煙酒過度等,另外全身因素如各種慢性病等都可繼發本病。主要分為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縮性或干燥性咽炎。主要表現為咽部可有各種不適感覺,如異物感、發癢、灼熱、干燥、微痛、干咳、痰多不易咳凈,講話易疲勞,或于刷牙漱口,講話多時易惡心作嘔。

就診指南:

1、消除各種致病因素,如治療全身性疾病,治療鼻竇炎。注意營養,增強體質鍛練。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煙酒,在有粉塵或刺激性氣體環境中工作者應戴口罩。

2、根據不同類型的咽炎采取不同的治療辦法。局部可用復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淡鹽水漱口,各種含片含服。金嗓利咽丸、樂頻清口服等。

3、不隨便使用胖大海沖服。

4、肥厚性咽炎可以應用激光燒灼或者微波凝固。

5、可以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對干燥、干咳等癥狀有一定的好處。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是一種常見的喉部疾病,主要表現為聲帶、室帶的慢性炎性病變。病因可為急性喉炎反復發作,未經適當治療;長期發音不當或過度用嗓;經常遭受有害氣體、粉塵的刺激或平時煙酒過度;鄰近器官的慢性炎癥,如慢性鼻竇炎、咽炎等。表現為聲嘶、喉部分泌物增多等。可分為慢性單純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縮性喉炎、結節性喉炎。

就診指南:

1、及時治療急性喉炎,防止演變成慢性。

2、防止過度用嗓,對于教師,文藝工作者要注意正確的發聲方法,感冒期間尤須注意。

3、加強勞動防護,對生產過程中的有害氣體、粉塵等需妥善處理。

4、發病時要適當禁聲,避免過度用嗓,戒除煙酒嗜好,積極治療鄰近器官病變。

5、用霧化吸入或超短波治療,消除炎癥。

6、聲帶息肉、或時間較長的聲帶小結,可行手術摘除。

咽異感癥

咽異感癥可為器質性病變所引起,也可為非器質性者,后者以3040歲女性病人較多。臨床表現為自覺咽喉部有堵塞感,頸部發緊,貼葉或痰粘著感,或呈小球樣團塊在咽部上下活動,既不能咽下,也不能吐出,于吞咽唾液時更為明顯,但進食無影響。有以下可能病因。

(一)非器質性病因:咽神經官能癥、癔病、懷疑癌癥、焦慮狀態,精神分裂癥等。

(二)器質性病因:

1.莖突過長癥、頸椎病、頸動脈炎等。

2.上呼吸道慢性炎癥:使咽部末梢循環發生病理變化,造成神經功能障礙而引起咽異感癥狀。

3.神經肌肉痙攣疾病:如咽肌痙攣,食管肌肉痙攣、賁門痙攣等可誘致咽異常感覺。

4.返流性食管炎及胃病:在咽部產生一種反射擊性堵塞或緊迫感。據報道為所有病因之首。

5.扁桃體結石、角化癥、懸壅垂過長、舌扁桃體肥大、慢性鼻竇炎、環杓關節炎等。

6.咽、喉、食管、賁門部癌腫早期。

7.其他如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內分泌功能障礙,更年期綜合癥、甲狀腺機能減退,重癥肌無力,皮肌炎等。

就診指南:

1、關鍵要發現病因,根據病因做不同的治療。返流性食管炎及胃病是最常的原因之一。

2、進行耳鼻咽喉科詳細的檢查,常規食管鏡檢查對防止食道癌的誤診有好處。

3、特別應注意排除惡性腫瘤。

4、如無明顯病因,要注意隨訪保持心情舒暢。

 

 

聲帶小結,聲帶息肉

聲帶小結(Vocal Nodules)慢性喉炎的一種,表現為雙側聲帶前中部兩對稱性的小突起,多見于職業用嗓者中或者喜歡大聲喊叫,發聲不當的人群中。又稱作歌唱家小結或者教師小結,其病理改變主要在聲帶的上皮層。

聲帶息肉是指發生在聲帶邊緣的增厚組織,可局限也可以彌漫,其中彌漫性者又稱做息肉樣變,主要病理改變在粘膜固有層,多為單側。可能與炎癥,變態反應,創傷,過度用聲等多種因素有關。

聲帶息肉和小結均可以使發音時聲帶關閉不全,導致聲音嘶啞,并且由于聲帶重量增加,導致發音疲勞。

聲帶息肉和小結均需要注意發聲方法,尤其是兒童的聲帶小結,一般認為只要注意發聲即可,而無需手術治療。小的息肉小結可以采用藥物治療,明顯的聲帶息肉、或時間較長的聲帶小結,可行手術摘除。纖維喉鏡下聲帶息肉及聲帶小結手術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在國內開展的手術。在門診即可進行,效果好,病人痛苦小。而電子喉鏡在治療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中,由于視野清晰,效果則更理想。較大的息肉可用息肉鉗夾除后再行纖維或者電子喉鏡手術,復雜的息肉還可在全麻下做顯微鏡下切除

== 耳部疾病 ==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耳廓假性囊腫

梅尼埃病(美尼爾)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好發于兒童。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適當的咽鼓吹張、擤鼻或鼻腔治療后經咽鼓管途徑侵入中耳。或鼓膜外傷、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經外耳道鼓膜途徑侵入中耳。嬰幼兒基于其解剖生理特點,比成人更易經此途徑引起中耳感染。嬰幼兒的咽鼓管短、寬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當,平臥吮奶,乳汁或嘔吐物可經咽鼓管流入中耳。主要癥狀為耳痛、耳漏和聽力減退,全身癥狀輕重不一,嬰幼兒不能陳述病情,常表現為發熱、哭鬧不安、抓耳搖頭,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就診指南:

1、兒童在吮奶時乳汁可經咽鼓管流入中耳,因此要掌握好喂奶技巧。

2、及早應用足量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控制感染,直至癥狀消退后5~7日停藥,務求徹底治愈。不可癥狀消退后即停藥,以免變成慢性中耳炎。

3、適當應用滴鼻子藥物治療,如呋麻合劑等。

4.理療,如紅外線、超短波等,有助于消炎止痛。

5.全身支持療法,注意休息,調節飲食。

6、局部用藥時要遵守醫生醫囑,不亂用藥。

7、要積極治療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如腺樣體肥大、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等。

8、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廣泛開展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陳舊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者禁止游泳。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達骨質的慢性化膿性炎癥,常與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多因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延誤治療或治療不當、遷延為慢性;或為急性壞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續。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癥開始后6~8周,中耳炎癥仍然存在,統稱為慢性。臨床上以耳內反復流膿、鼓膜穿孔及聽力減退為特點。有部分中耳炎可引起嚴重的顱內、外并發癥而危及生命。根據病理及臨床表現分為三型:單純型、骨瘍型、膽脂瘤型。

就診指南:

1、確定中耳炎的類型。(1)單純型:最常見,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現,耳流膿,多為間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膿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時,膿量增多,檢查見鼓膜中央部穿孔(左下圖)。(2)骨瘍型:又稱壞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壞死型中耳炎遷延而來。組織破壞較廣泛,特點是耳流膿多為持續性,膿性間有血絲(3)膽脂瘤型,但非真性腫瘤,耳內流膿量少,可有白色鱗片、豆渣樣物,惡臭。有時可出現頭痛及聽力明顯下降。

2、應該請耳鼻咽喉科醫生詳細檢查耳內,區別上述類型。

3、積極治療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

4、藥物治療:單純型以局部用藥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類藥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5、局部用藥注意事項:用藥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內膿液,可用3%雙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簽拭凈或以吸引器吸盡膿液,方可滴藥。膿液量多時用水劑,量少時可用硼酸酒精。

6、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臥位,患耳朝上。將耳廓向后上方輕輕牽拉,向外耳道內滴入藥液34滴。然后用手指輕按耳屏數次,促使藥液經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數分鐘后方可變換體位。注意滴耳藥液應盡可能與體溫接近以免引起眩暈。

7、鼓膜大穿孔影響聽力,在干耳后2個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補術或鼓室成形術。

8.骨瘍型中耳炎,引流通暢者,以局部用藥為主,但應注意定期復查。引流不暢或疑有并發癥者及膽脂瘤型中耳炎,。應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術或乳突根治術,徹底清除病變,預防并發癥。

耳廓假性囊腫

耳廓假囊腫又稱耳廓漿液性軟骨膜炎,是軟骨膜的無菌性炎癥反應,病因不明,可能與反復輕微外傷如壓迫、觸摸等機械刺激有關。化膿性軟骨膜炎為耳廓軟骨膜和軟骨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常因外傷、手術、凍傷、燒傷、耳廓血腫繼發感染所致。因可引起軟骨壞死導致耳廓畸形,應認真對待。主要表現為漿液性者常僅有耳廓局限腫起,有彈性感,不紅,無明顯疼痛,穿刺可抽出淡黃色漿液性液體,培養無細菌生長。

就診指南:

1、可在無菌操作下穿刺抽液,抽液后注入硬化劑等,為防積液復發,局部應加壓包扎或者用石膏固定;可配合磁療,超短波透熱理療。

梅尼埃病(美尼爾)

梅尼埃病(美尼爾氏綜合癥)又稱膜迷路積水,是由于內耳膜迷路水腫而致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和耳鳴為主要表現的內耳疾病。一般為單耳發病,青壯年多見。病因不明,可能與先天性內耳異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病毒感染、變應性、內分泌紊亂、鹽和水代謝失調等有關。目前普遍認為內淋巴回流受阻或吸收障礙是主要的致病原因,主要臨床表現為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耳鳴。

就診指南:

1、確定是否為梅尼埃病,要注意與突發性耳聾、迷路炎、耳藥物性中毒、前庭神經元炎聽神經瘤位置性眩暈、突發性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心血管疾病及hunt綜合癥等。

2、可進行前庭功能檢查、聽力檢查、甘油試驗、耳蝸電圖檢查。

3、治療

1、發作期應臥床休息,低鹽飲食,少喝水。

2、鎮靜劑:發作期用安定,可抑制眩暈和嘔吐。

3.血管擴張藥物。

4、維生素類藥物: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E等口服。

5.利尿劑。

6、手術療法:對發作頻繁、保守治療無效,眩暈遷遷影響工作和生活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內淋巴囊切開術、球囊切開術、迷路切除術、經顱中窩或經迷路后前庭神經切除術等。

·什么是頭暈眩暈---概述

·人體維持平衡的機制

·頭暈眩暈的病史

·引起眩暈癥的一些疾病

·頭暈眩暈的體格檢查

·中樞性和外周性眩暈的區別

·診斷頭暈眩暈時需要考慮的特殊問題

·頭暈眩暈的治療

·眩暈癥的外科手術治療

·暈動病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前庭神經元炎

== 耳鼻咽喉腫瘤 ==

鼻咽癌

喉癌

中耳癌

鼻咽癌

鼻咽癌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以廣東、福建、臺灣、廣西、湖南等地區更為多見。鼻咽癌的病因可能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EB病毒感染等。

就診指南:

1、有以下癥狀出現者應考慮排除鼻咽癌。

(一)鼻部癥狀:早期常于抽吸時有血性鼻涕或痰內帶血絲,一般出血量不多,晚期可有大量出血及鼻阻。

(二)耳部癥狀:耳悶、耳鳴及聽力減退,多因癌腫阻塞或壓迫咽鼓管而出現。

(三)頸部出現包塊:常為患者最早發現的癥狀,尤其是質較硬,固定,邊界不清者。

(四)頭痛:因腫瘤侵蝕破壞顱底,在顱內蔓延或累及顱神經而引起。至晚期、疼痛往往頑固而劇烈,有時可以為就診時的唯一癥狀。

(五)其它如復視、眼斜等。

2、如有上述癥狀,須首先進行鼻咽鏡檢查,由于位置隱蔽,對有些病人最好在鼻內窺鏡下檢查。

3、如發現有問題,應活檢做病理,還可進行X線攝片或CT掃、血清中EB病毒抗體滴度等檢查。

4、如病理證實為鼻咽癌,應盡快住院治療,進行全身的檢查,了解有無擴散,首選放療(鈷60、電子加速器等),還可配合化療

喉癌

喉癌好發年齡為5070歲。男性較女性多見,發生病因不明,可能與過度長期煙、酒、有害化學氣體刺激有關。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多見,其次為基底細胞癌,腺癌等。根據病變位置的不同分為聲門上型、聲門型、、聲門下型。臨床表現主要為:聲音嘶啞、咽喉部異物感和疼痛、咳嗽和痰中帶血、呼吸困難及頸部出現包塊:間接喉鏡下或者纖維喉鏡下多可發現腫瘤。

就診指南:

1、凡是40歲以上的男性,如有聲音嘶啞,經3周以上治療無效者,即應仔細檢查喉部。間接或直達喉鏡檢查有以上陽性發現時,應作活檢以明確診斷。同時做CT檢查。

2、對早期局限于聲帶的期鱗癌,不論手術或放療都可以得到同樣較好的治療效果。如果癌超出聲帶、或聲門上癌,主要采取手術與放射綜合療法。如頸部已有淋巴結轉移應行頸淋巴結清掃術。晚期腫瘤可用化療,亦可輔以中醫中藥治療。

3、根據病變范圍,有些病人可采用垂直或水平半喉切除術,在去凈腫瘤的基礎上,盡量保留部分喉軟骨,達到既根治腫瘤又保留呼吸及發音功能。但有些病人則需作全喉切除術,術中或術后進行發音重建。

中耳癌

中耳癌為中耳的一種惡性腫瘤,預后相對較差。主要表現為耳內流血、耳內流膿、頭痛、口角歪斜等。

就診指南:

1、有以上癥狀出現者應考慮排除中耳癌。

2、應注意與中耳結核相鑒別。

3、經病理證實后,查耳部CT了解病變的范圍,范圍較小者可以考慮進行顳骨部分切除等手術,而范圍較大者應進行化療和放療。